堿性廢水的處理方法,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:
步驟1:堿性廢水送入曝氣池,曝氣池底部的曝氣盤通過外部二氧化碳氣瓶大量送入二氧化碳,持續曝氣20‐40h,使二氧化碳氣體與廢水中的堿性物質發生反應,形成沉淀或溶于水的中性物質;
步驟2:曝氣處理后的廢水排入濾清池,進行沉淀過濾,過濾后的廢水被送入厭氧反應器;
步驟3:厭氧反應器中的厭氧微生物對廢水中的有機廢物進行分解,分解產生的氣體沿廢氣收集區中與殼體外部相連通的排氣管排出,處理后的廢水經三相分離區中的出水口送出,在排水排氣的過程中,氣液混合物所攜帶的厭氧污泥顆粒經斜板沉降,流入污泥斗后送入厭氧反應區;
步驟4:經厭氧反應器排出的廢水被再次送入好氧微生物處理池,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,廢水中的有害物質進一步被分解,使其最終符合排放標準。
本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,通過二氧化碳完成傳統的酸堿中和步驟,在處理過程中不向廢水中添加容易產生二次污染的有毒害化學物質,具有結構合理、操作方便等顯著的優點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