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我國大多數農村沒有配套農村污水處理設備、沒有完善的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,根據建設部《村莊人居環境現狀與問題》調查報告,我國96%的村莊沒有排水渠道和污水處理系統,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,對納污水體和土壤造成了大污染,并且會嚴重威脅地下水安全和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。與城鎮污水相比,農村生活污水面廣分散、排放隨意,這些特點要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不能直接
國外農村污水處理現狀
農村污水處理方面,各國都有自己的處理工藝。日本在1977年,實行農村污水處理計劃,成立農村污水處理協會,負責研究適合農村污水處理方案。其設計了JARUS 模式的15種污水處理裝置,處理工藝主要是生物膜法和浮游生物法,具有體積小、成本低、操作簡單的特點。到1996年底,建成2000座農村小型污水廠,處理后的中水用于農業灌溉,污泥用作農田肥料。德國也很重視污水處理,到1992年,全德國的污水接管率就達到92.2%。在相對集中的農村采用集中處理,對于分散的農村采用分散小型污水處理設施,其主要以腐化池為主,外加生物濾池、生物接觸池、穩定塘等。韓國農村居民多分散居住,采用小型、簡易的污水處理系統,工藝為濕地污水處理系統,其缺點是占地大,受充分供氧、氣溫和植物生長季節的影響等。

國內農村污水處理特點
⑴、納污面積小、污水量少、變化系數大、水質和水量波動大。
⑵、有些農村的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合流排放,給水質造成一定沖擊。
⑶、管理跟不上等原因造成雨不分流,有的還有地下水滲入。
⑷、農村可能出現跳yue式的發展,近期污水量比較少,而遠期污水量較大。
⑸、由于經費問題、基礎設施不完善、技術力量薄弱等原因,即使建好了污水處理站,社區也可能難以維持能耗高、維修量大、管理復雜的處理系統。因此,我國新農村污水處理應該選擇經濟、、節能、簡便易行、處理效果好、抗沖擊能力強,運行穩定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。